新闻资讯
雪域70年!《新闻联播》里的西藏大事都有气象人参与!
发布时间:2024-07-20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8月10日起,《新闻联播》推出《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系列报道,讲述360多万高原儿女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新的跨越发展实现新的辉煌。

  第一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讲述了自2016年开始西藏自治区展开的“两江四河”流域植树绿化工程的情况。通过实施集中连片人工造林,保障了雅鲁藏布江、怒江、河等大江大河沿线生态安全。

  “十三五”期间,全区海拔4300米以下的“无树村”和“无树户”全面消除。而在海拔超过4500米的那曲市,专家团队破解高寒地区植树技术难题也取得了最新进展。

  这一过程中,西藏自治区气象局遥感应用研究中心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服务西藏“两江四河”造林绿化工程。他们结合卫星遥感和野外调查,通过技术手段监测和评估造林绿化工程所取得的成效。

  该中心以“两江四河”建立缓冲区划定监测范围,利用2013年的遥感卫星影像,提取人工植树造林图斑3317个,面积45.41万亩;对比2017年遥感卫星影像,提取人工植树造林图斑4778个,面积68.53万亩。最终得出结论:2017年较2013年新增植树造林23.12万亩。气象部门的监测结果为人工植树造林效果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实际的科技攻关中发现,在那曲植树要重点解决好风大,树苗难以扎根;高山草甸、砂石土,难以保水、保肥;紫外线强,地温低,树木成长易“生理性抽干”;当地没有绝对无霜期,树木易遭冻害;昼夜温差大等问题。

  那曲市气象局从2016年11月开始为植树团队提供气象数据(包含2008年到2018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先后提供4次气象服务,与植树团队保持长期的联系与沟通。种树团队会在“什么时候铺保温膜”“什么时候会降水,若超过十天未降水,便要人工灌溉“等问题上咨询气象专家、调取气象数据。

  那曲市气象局提供了基础的气象本底数据,对了解那曲近10年气象变化提供了直接数据支持。团队会依据气象数据对那曲基本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其中的防风保暖措施,主要是结合气象数据和植物物候,确定了防护方法和防护时间。

  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那曲市气象站与植树基地是友好单位,2020年植树基地免费提供五六十根树苗,基本成活。这当中,那曲市气象局是依靠经验和气象数据摸索,发现0℃以下不适合栽种,直到5月气温升到0℃以上才进行种植。

  至林芝铁路是我国首条高原电气化铁路,起自市,经山南市贡嘎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和林芝市朗县、米林县,终至林芝市区。拉林铁路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弥补了现有交通方式易受高原气候影响的短板,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了交通运输的稳定性和通达性,“坐着动车游西藏”有望成为一种新时尚。

  在铁路未开通之前,以前的公路运输等交通方式容易受道路结冰、暴雨等气象灾害,以及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铁路通了,运输更加畅行。

  近年来,林芝市气象局为拉林铁路勘察和建设提供了降水量、气温等气象数据。这些数据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最初线路勘察的时候,需要了解线路周边的历史气象和气候资料;二是铁路施工时,要根据季节交替时的实时气象资料,决定施工时间(比如冬季时,温度太低了就不能浇筑混凝土了)。此外,气象部门还为拉林铁路临时炸药库、临时储油点提供防雷安全检测和监管。

  这一集还讲到同样跑通的“电力天路”。目前西藏已经形成以水电为主,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体系。

  气象部门根据发展改革部门提出的“新能源规划气象资料需求”,提供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平均风速、风向玫瑰图、最大风速、极大风速、雷电日数、冰雹日数、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等信息。同时,为青藏铁路、光伏发电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第四集《乡村美 产业旺 高原儿女奔小康》,讲述了林芝农旅融合、旅游产业发展,日喀则青稞产业发展的故事。

  2020年11月24日,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主办的“中国天然氧吧”2020年创建活动发布会暨第二届产业发展大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举办。在当天的授牌仪式上,全国共有79个地区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其中,林芝市鲁朗景区成功入选,成为继山南市错那县勒布沟之后,西藏第二个获此称号的地区。

  在以往的实践中,“中国天然氧吧”不仅是一块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也能串起当地绿色产业链。鲁朗景区平均海拔3385米,位于林芝市巴宜区鲁朗镇,距八一镇以东70公里,总面积3167平方公里。

  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对进一步推动鲁朗景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绿色经济、开发气候资源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促进作用。景区将充分挖掘鲁朗宜人的气候资源和优越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生态旅游服务产品、开发气候好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生态良好。

  珠加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岗巴村村民,他一直也忘不了,1997年的那场雹灾让他家里的青稞地绝了收。鸡蛋大小的冰雹乒乒乓乓地在他顶着的铁盆上砸出“热闹”的声响,他眼睁睁看着忙活了一年的青稞地被毁,一句话也说不出。

  同年,在日喀则市气象局的协助下,南木林县气象局开始组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团队。作为当时村里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户,珠加获知自己有资格参与其中。自2012年起,南木林县政府出资在全县建立了五个标准化高炮作业点,安装了实景监控系统,并组织开展系统培训。仅2013年到2016年,全县每年平均开展防雹作业50余次,累计减少粮油损失850万公斤,平均投入与产出比高达1:35。

  除了避害,也有趋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气象局向西藏旺达青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白朗县洛江镇嘎母青稞农民专业合作社)颁发了气候品质证书。

  市气象局把落实“青稞增产行动”作为气象为农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综合评价确定天气气候对生产阶段的农产品品质影响的优劣,最终评定出农产品气候品质等级,从而进一步提升青稞信用度和竞争力,提高产业附加值。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