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中国电建:央企在大国崛起中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4-07-28
  |  
阅读量:
字号:
A+ A- A

  举办的论坛,收获很大,压力也很大。刚才几位嘉宾的精彩演讲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同时我也感受到在这个背景下我代表建筑央企的发言充满挑战。我认为我们在年底的时候来谋划建筑行业明年的走势很有必要,特别是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来看待建筑央企在大国崛起中的使命与担当,非常的有意义

  这么大的题目确实需要宏大叙事的表述,但我们是企业,在商言商,我更多地还是站在中国电建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与体会。主要从三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下分享,一是大国崛起、企业力量,看中国建筑产业的基础性作用;二是美丽中国、绿色发展,主要是电建的一些战略思考和产业布局;三是畅通循环服务全球,更多从服务新发展格局,特别是国际化经营的角度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如何理解我们身处的大时代,学懂弄通习的两个重大论断至关重要。第一个论断是在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生动描绘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与和平崛起的伟大前景。第二个论断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大家都充分地感受到2020年我们如何的不平凡,我们经历了很多波壮阔的事件,尤其是现在外部环境的变化,更让企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中国电建为例,我们海外营业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四分之一可能是建筑央企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中美关系的巨大变化,使得我们国际业务受到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包括在座的企业都会受到这样的影响,但我们中国电建的感触非常深。

  如从更长远的近代人类历史来观察,新兴国家的崛起和世界重心的转移过程可以带给我们三点启示:一是科学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权力交接的关键驱动因素;二是人类文明在越过童年阶段后已经具备足够的理性和智慧,或能规避2500年前的“修昔底德陷阱”;三是在和平竞争环境下,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所以我们做企业的同仁及各位老板,要有足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中国的企业强,中国的经济就强,中国的经济强,中国的国力也就强,我们在世界民族之林才能真正占据制高点。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好中央的部署,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群中的核心地位,并有足够的信心来看待我们中国发展的前景。

  随着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我们越发感受到综合国力与企业实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回顾一下我国近25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首先,看看我国GDP在世界的占比。1995年,中国的GDP只相当于美国的9.7%,而日本的GDP相当于美国的70%;到了2019年,中国的GDP已经相当于美国的67%,实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其次,看看世界500强中我国企业的数量及占比。1995年,我国只有三家企业位列世界500强,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化和中粮。再早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1989年,我当时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博士,同学老说日本、美国有多少世界500强企业,我弱弱地问了一句“我们中国有几个”,他告诉我只有一个,就是中国银行。但是现在到了2019年,我们已经有124个世界500强企业,占比达到24.8%,超过了美国。虽然我们不能简单地看世界500强,因为它毕竟是个收入的概念。但是,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增强,也预示着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

  还有我们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企业也非常优秀。在世界上,我们占据了5G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40%,在5G标准方面的话语权非常强,可以说华为引领了世界5G的方向和未来。

  与华为等高科技产业的先导性和决定性不同,中国建筑产业对中国和平崛起更多起到基础性、支撑性作用。近期国资委研究中心正在开展一项中央建筑企业与世界一流企业比较研究,选取了包括中国电建在内的7家中央建筑企业,与包括ACS、豪赫蒂夫、万喜在内的7家国际工程企业进行比较分析。初步结论表明,中国建筑央企竞争力显著增强,规模实力、效益远超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已经迈入世界一流企业行列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其中,7家建筑央企资产总额是7家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20倍,营业收入是13倍,利润总额是19倍,盈利能力总体优于发达国家建筑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实现对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的赶超,抗风险能力与发达国家建筑企业相当。

  当然,这项研究还在进行中,我们建筑从业者丝毫不能沾沾自喜。刚才李福和董事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中国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央建企的诸多问题,我完全同意。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等外部环境因素,尤其是在建筑基础科学、数字化支撑产业方面的短板和差距,我们还存在着许多“大而不强”或者“强而不优”的问题,像营业收入的利润率和净资产收益率都是偏低的,这说明我们离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方面不能妄自菲薄,另一方面更不能妄自尊大。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自己的不足。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地改进,持续地提升,才能真正使我们建筑央企做强、做优、做大。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键在于“建设”。建筑产业在大国崛起中承担这种基础性、支撑性的使命责任,我想主要是四个优势因素所决定。

  第一是大国优势。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是我们的区域差异很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还有很大的需求,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第二是产业优势。建筑业不仅为我国提供建筑产品,其产业带动作用与容纳就业人口也令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支柱产业地位与经济社会支撑作用更加明显。

  从建筑业占GDP的比重来看,建筑业在一些大国都占有相当高的比重。从美国、德国、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来看,他们的建筑业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达到了顶峰,虽然有所下滑,但是比重大概也占到4%-5%左右。日本和韩国在上世纪的70到80年代,建筑业占GDP的比重达到了8%,后来也有所下滑。在中国,现在建筑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是7%左右,相当的高,所以说中国建筑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骨干或者支撑作用是当之无愧的。从投资方面来看,“三驾马车”中外贸这块不行了,消费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提升,那么要保证经济持续的增长,很大的一个举措就是加大投资力度。投资的构成中有一块占比是很高的,那就是建筑、安装、施工。这个领域一般占我们固定资产投资份额的一半以上,在某些年份甚至超过了60%。从影响力系数来看,是指对相关产业上下游的带动作用,建筑行业的影响力系数是远远高于1的,表明建筑业有很强的关联效应,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是巨大的。从就业来看,建筑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农民工外出就业,80%都走向了建筑领域。

  所以说,目前中国建筑业的产业优势还是很难撼动的。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今后5-10年,中国建筑业依然会保持一个繁荣的态势。

  第三是后发优势。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而减少走他们走过的弯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到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化水平目前是60%,还会有一个高速成长的区间和时间。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候,建筑业有很多的机会,在促进我们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要承担主力军的作用。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高起点、高水平地加快我们的城市化过程,特别是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市化。

  第四是中国建筑业强大的比较优势。前面已经说过,中国建筑企业的整体进步,使得中国建筑、中国建造在全球产业分工与竞争中具有比较优势,并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基建狂魔”形象说明了中国建筑业承担大工程的能力和速度效率。我想,这就是中国建筑业的使命和担当。

  我们的核心是要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绿色发展。从2011年重组成立以来,中国电建就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我们的基本使命,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我们的战略愿景。我们始终坚持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来谋划我们的工作,来加快企业发展的步伐。

  中国电建的特点概括来说就是“懂水熟电,擅规划设计,长施工建造、能投资运营”,这是我们企业最核心竞争力的表现。理解这句话,第一个要点是核心主业,中国电建的核心主业集中在水资源与电力,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源,电力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产品,因此从主业上来讲,中国电建直接服务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服务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个要点是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中国电建具有横向跨越大土木工程,纵向覆盖工程建设全过程的产业链优势,核心技术与一体化服务能力使我们能更好地承接国家战略。

  我们致力于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区域经济的推动者、绿色发展的引领者、一带一路的先行者、社会责任的实践者。为此,我们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全球化经营、质量效益型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创新性地为海内外客户提供全产业链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以奉献清洁能源、绿色环境和精品建筑为己任,努力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世界的互联互通。

  在产业布局上,我们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积极聚焦主责主业,主动承担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责任。中国电建重点发展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基础设施三大核心业务,同时重视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积极培育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在能源电力方面,突出绿色低碳的发展。按照国家的战略,特别是习在前不久做出的“3060”承诺,到2030年中国的碳排放力争达到顶峰,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而中国电建一直是清洁能源的引领者。我们从过去的水电,现在拓展到风电、太阳能等低碳清洁能源,我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非常突出的优势。

  过去,我们承担了全国80%以上的大中型水电的规划设计工作,参与了全国65%以上的水电建设工作,包括三峡、现在全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中国电建都是建设的主力。我们参建了全世界50%的大中型水电站,有句话叫“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看电建”。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如果仅仅靠水电,我们未来的路是越来越窄。水电资源开发已经到了接近尾声的一个阶段,今后一段时期,除了雅鲁藏布江下游和雅砻江还有一些资源需要开发外,基本上国家大的水电资源已开发殆尽,这就迫使着我们要转型。

  那么转型的方向在哪里呢?中国电建瞄准了可再生能源。我们在可再生能源方面有诸多的优势:可再生能源的标准是中国电建制定的,我们也帮助国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规划;我们也有很强的勘探施工能力。我们现在正在朝着投、建、营一体化的方向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相信“十四五”期间是中国电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一定会有大的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开拓创新,参与研究特高压、分布式电源与源网荷储系统建设,特别是我们还积极布局海上风电、地热能等综合的开发。现在我们的新业务在蓬勃兴起,在我们的业务结构里,传统电力占我们整个收入的份额已经不到50%,新业务发展非常快。

  懂水熟电是我们很大的优势,我们主要是以核心能力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驱动,重点布局以水环境治理为代表的环保产业。深圳茅洲河流域综合整治项目是我们水环境起步的一个重大项目,以这个项目为例介绍一下我们环保产业的发展。茅洲河是深圳第一大河,流域面积380多平方公里,干流长31公里。它曾经是深圳臭名昭著的一条河,周围有很多的工厂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内,是著名的黑臭水体,当时离河1公里就能闻到臭味。但是经过我们3年来的治理,水质标准达到了四类,河里面的鱼也开始回游,端午节在茅洲河举办划龙舟比赛,非常漂亮。而且项目作为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报道的一个典型项目,中央电视台连续3天进行了报道。这个项目是广东省特别是深圳市环境污染的一个示范性项目,到深圳看生态治理必看这条河。这也是环保部、生态环境部非常关注的一条河,国考断面全面实现达标。我们的主要经验一是创新形成“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的治水理念,分类施策,辨证施治,形成“织网成片、正本清源、理水梳岸、生态补水”四大技术保障措施。二是强化技术支撑,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控源截污、内源削减、活水增容、水质净化、生态修复、长效维护“六大系统”技术体系。

  在2016年,中国电建的水环境产业基本上是一个空白,茅洲河项目使得我们这个业务发展很快。到今年我们的水环境业务已经发展到300亿的收入规模,在“十四五”期间有望突破1000亿,有着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因为我们有先进的治水理念,有先进的技术支持,还采取了模式创新,建立了战略联盟。通过这种集成,使得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做水环境业务在国内我们应当是一流的,所以我们很希望跟在座的各位,在这方面开展深入广泛的合作。

  过去,中国电建在深山老林里修水库、水电站,现在我们也要进城,更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两新一重”的一些建设。现在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我们都会涉及到,无论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港口、综合管廊还是房建,我们全都参与了。第一是新基建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机遇,下一步也一定会有长足的进展。第二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的发展离不开水和电,因为我们懂水熟电的优势非常明显,所以我们努力把理念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以水美城、以能绿城、水能兴城,水能城交融发展。我们采取系统化的思路和做法,把水、能、城融合在一起开发,效果非常明显。第三是交通水利的重大工程建设,这是我们的核心主业,一定会大有可为,包括国家水网的建设、其他大型的水利工程,我们一直是这个领域的骨干。

  区域布局方面,我们的布局和胡焕庸线比较契合,这说明中国电建比较注意以市场为导向,瞄准商机比较多的区域。华东区域总部、华中区域总部、南方区域总部、北方区域总部基本上都在胡焕庸线以东,西部区域总部基本是卡在胡焕庸线的上边。西部还有很大的地理空间,有一些机会市场不能放弃,但是我们的核心还是在东部。区域总部的设立把中国电建作为一个品牌来参与市场竞争,拿大的订单、大的项目,集合整个集团的实力,形成整体的优势,实现整体营销。所以我认为我们的布局还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我们全面参与国家重大工程的建设。近期川藏铁路200亿的标段,我们拿到了60亿的一个隧道项目,是唯一一个铁路行业以外的企业承担的项目。再一个雅江下游水电开发,200公里长的河道,水电资源的开发条件非常的好,从2006年起,我们晏志勇董事长亲自到雅江下游进行考察,可能是央企唯一徒步翻越多雄拉山、穿越雅江下游大拐弯的董事长。可以说服务国家战略,我们中国电建已经做好了准备。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作出的战略决策。如何准确全面理解新发展格局内涵,如何承担好新发展格局对建筑产业的使命责任,是我们建筑企业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现在我们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服务新发展格局,一方面我们立足国内,把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工作做好,同时要利用国际大市场,把生产能力朝国外拓展,这是建筑企业的不二选择。因为中国的建筑企业,虽然说还有5-10年的黄金发展期,但是从未来看,再往更远的地方看,我们的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产能过剩也非常突出。

  那么怎么办呢?走投建一体化是一个路径,但是我们建筑企业的投资能力还是很有限的。中国电建在“十三五”期间的投资总量只有区区的5400亿,我们下一步的投资,如果拿“十四五”与“十三五”做参照,如果跟“十三五”持平的线多亿的投资,所以我们投建一体化的路子并不是很宽。那第二条路我们退出行不行?肯定不行。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快国际化经营,走全球化的步伐。世界上一流的建筑企业没有一个只满足于国内的发展,一定是国际化的大公司。所以,我们下一步一定要在全球化、国际化方面要迈出新的步伐。虽然中国电建国际化指数在建筑央企中是排名第一的,但是我觉得我们还是有很多的工作需要改进。

  一是组建创新联盟,强化建筑业战略科技力量。中国建筑业发展很快,但短板仍然不少,其中之一就是数字化支撑产业,很多设计软件这些关键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别人手里。有两个例子很受启发,一个是电建水环境技术创新联盟在技术集成与标准领域的成功实践,一个是大企业辉瑞与创新型企业BioNTech的合作,率先成为全球第一款通过三期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我们需要加快探索商业利益与知识产权共享机制,组建更高水平的创新联盟,在绿色建筑、智慧城市和数字化转型中形成国家层面的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秉承合作理念,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建筑产业涉及的行业广泛,要素众多,资源配置复杂,管理要求精细。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立与封闭地自成体系,那样做既不现实,也不经济。因此,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任务必定与我们在座的所有企业相关。中国电建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开放的,我们欢迎大家参与进来,共商共建共享,为社会提供更多精品工程。

  三是加强战略协同,推动国际化经营行稳致远。在中国电建的国际化战略中,已经经历了“走出去”和“走进去”两个阶段,在“走上去”的关键时候,遭遇了复杂国际环境和逆全球化寒流。我们要学习党中央的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建议中资企业进一步研究并强化国际化战略,加强战略协同,形成整体力量,以“编队出海”方式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互利协作、共同发展,同时提高发展层级,共同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增强标准制定权与经济治理话语权,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四是优化行业生态,共同策划建筑业商业模式。建筑产业总体产能过剩,建筑市场基本是买方市场,单一的建筑企业在商业模式方面主要是被动适应,很难有议价空间和商业模式主导权。这对整个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建筑行业应该加强在商业模式方面的集体研究和共同策划,建筑企业主动发声,通过行业协会持续呼吁,推动建筑行业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这方面,像攀成德这样长期关注建筑行业的社会智库可以作出更多的研究和贡献。

  中国电建是一个朴实的企业,也是一个踏实的企业,我们很希望和在座各个企业加强合作。特别是现在,我们在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制定我们的计划,改革步伐在“十四五”期间一定会加快,混改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希望在座企业和其他企业能参与到中国电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中来,参与到中国电建的产业链、供应链中来,参与到中国电建的国际竞争、全球发展的远大航程中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