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建斌,民盟陕西省委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智能制造分会会员、中国通信工业协会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西安市智能制造与数字经济产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副秘书长、西部智造高技能创新人才培育集群示范基地筹备负责人、西安匠心智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信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位列明年重点任务首位,会议指出要抓紧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国务院发布的《工业转型规划2011-2015》规划中,就提出以“工业强基工程”为抓手,夯实工业发展基础。我国国家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风险挑战,未来确定的趋势是加大淘汰老旧装备力度,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进阶国家出台的《中国制造2025》、《工业强国》战略等,军工行业想要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意见是需要建立在对原有工艺、装备进行升级改造的前提下,才能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
基础工艺装备的提升是加强基础研究,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的重要核心。国防军工又是我国制造龙头企业,基础工艺装备的落后,严重影响我国国防军工在智能制造方面的改革创新的进程。加快推进军工行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基础工艺装备能力的提升,将会成为有效推进与落实2021年我国排头首要重点任务的重要举措。目前,影响军工行业的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因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军工行业自身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尚未改造完成。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企业产品的多规格、小批量、复杂性等因素导致大部分企业无法实现自动化设备,存在大量手工作业。在没有完成自动化改造的前提下,是无法实现军工行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更别说智能化。
(二)工艺技术落后缺乏技术创新,军工企业的产品及客户相对比较稳定,为了追求产品性能的稳定性,沿用落后工艺路线,缺乏工艺装备的更新与技术创新。工艺技术的落后,造成与现行智能制造改造对工艺和产品的技术要求相差甚远,也就导致军工行业智能制造的进程相对缓慢。
(三)军工行业筹措资金的能力低。军工行业由于客户群体较为定向,自身发展受国防军工行业影响明显,军工行业在市场经济中不活跃,也是影响军工行业智能制造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产业配套企业缺乏活力。由于军工企业产品的稳定性导致为军工配套的下游企业也是不追求创新,只要满足客户基本要求交付的思维导致军工配套缺乏创新能力,无法为军工行业基本装备提供优化的创新技术。
(一)战略定位针对性强。一是注重基础工艺装备的改造,军工行业属于集团化运作,从集团顶层规划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二是针对基础工艺装备进行重点支持,从意识到行动上都进行转变,实现基础工艺技术的脚踏实地,夯实工艺装备的时代创新与技术自主。
(二)人才建设刻不容缓。引入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军工行业特殊的保密特性,在很长一段时间企业内部人员发生了人才与技术的相对断结。一是加大军工行业青年从业技术人员的相关高技能技术的培训与提升,鼓励管理层技术人员对一流技术多元认知与学习,进一步开放军工从业人员在技术层面的交流范围。二是对于先进制造行业的技术人才如机器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人才进一步大力开放人才引进制度,对引入的特殊人才明确其各项发展空间与愿景。
(三)军民融合紧密合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根本是确保军事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一是军工行业出于保密的特殊性,应主动寻求军民融合企业共建合作机制,建立具有技术实力、背景可靠的上下游解决方案供应链。二是在严格脱密的情况下,进行项目需求发布,征集更多项目解决方案,筛选最优解决方案,实现基础工艺装备的快速提升改造。
(四)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大财政对军工行业基础工艺装备的资金支持。一是设立专项资金、以及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事后奖励等多种方式。二是尤其对人工作业有危险或身体健康影响的工作岗位作为最先改造项目以及对技术工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提升的工艺装备项目进行重点支持。
(五)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一是寻求科研院校产学研用合作,加大推进有军工背景院校的高校对军工行业手工作业基础工艺装备的项目进行点对点研发验证。二是在不影响保密和安全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充分竞争,发挥全社会的资源优势,联合有系统设计、系统集成、技术研发的企业、研究所进行大协作。